一
編輯出版,是為人做嫁的事業,需要工匠精神。葉圣陶先生畢生以“我是編輯”為榮。他晚年曾說過:“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職業,我就告訴他:我當過教員,又當過編輯,當編輯的年月比當教員多得多?!彼木庉嬌氖菑?923年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的。
1923年1月,經一位好友、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國文部兼史地部主任朱經農介紹,葉圣陶被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聘為國文部編輯。
為了工作便利,同時可以照顧家中老小,葉圣陶全家從蘇州搬到了上海。當時,編譯所里有300多名編輯,其中不少編輯都是著名作家、科學家、學者和教授,如任鴻雋、竺可楨等。
葉圣陶進入商務編譯所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與顧頡剛合作,編寫《新學制中學國文課本》。這套國文課本共六冊,編纂者署名顧頡剛、葉圣陶,校訂者是胡適、王云五、朱經農。
葉圣陶當過多年小學教員,又喜歡創作童話故事,正好可以把多年的教學體會和經驗積累融匯在課本編輯中??墒?,畢竟頭一次做教科書編輯,所以第一次看校樣時還是出錯了。
當編輯看校樣,不僅要看排好版的稿子,還要一字、一句、一個標點符號地核對原稿。葉圣陶仔細校對了排好的稿子,沒去核對原稿,結果,排好版的稿子里漏排了一小段。
編譯所里負責校對的同事發現問題后,用紅筆標注返給葉圣陶看。他十分羞慚,從此牢牢記住這次的教訓。
除了給中小學生編寫國文課本,這個時期,葉圣陶還以兒童文學作家的視角,為少年兒童們編寫和出版了多種課外讀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學生國學叢書》。
從1925年開始,商務印書館陸續編輯出版了《學生國學叢書》,叢書按照不同的學科和知識分為五大類:一、總類;二、哲學;三、社會科學;四、文學;五、史地。每一類里收入多種單行本。這套叢書出版了將近100種,后來又改名為《中學國文補充讀本》。葉圣陶除了參與這套叢書的編輯事務,還親自編選、注釋了《荀子》《禮記》《傳習錄》《蘇辛詞》《周姜詞》等單行本?!短K辛詞》,就是宋朝詩人蘇軾、辛棄疾的詞選,《周姜詞》,就是宋朝詞人周邦彥、姜夔的詞選。
二
1926年8月27日,葉圣陶又得貴子,就是長子至善、長女至美的弟弟至誠。至誠長大后也成為了編輯和作家。
1926年,對葉圣陶來說還有另一個重要“收獲”,就是他結識了夏丏尊、朱自清、豐子愷等“白馬湖畔”的文友們。20世紀20年代初期,在浙江上虞的白馬湖畔,有一所春暉中學。這所中學里聚集著一大批志同道合、熱愛新文藝、喜歡文學創作的“文藝青年”,包括夏丐尊、朱自清、豐子愷、朱光潛等。后來,現代文學研究者把這個作家群體命名為“白馬湖畔作家群”。1924年歲末,這些思想活躍、胸懷大志、年輕氣盛的青年老師,因為對春暉中學教育理念比較保守和封閉的“保守派”不滿,就集體辭職,準備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創辦一所新型學校。
不久,以匡互生老師為首,在上海虹口創辦了一所“立達中學”。用現在的話說,大概他們采取的是“眾籌”的方式?!傲⑦_中學”的校名,取自《論語》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學校實行民主辦學,不設校長,由教師、工友、學生選出代表組成校務委員會進行管理。學校初創時期,辦學條件雖然艱苦、簡陋,但辦學理念先進、開放,因此吸引了許多少年學子前來學習,還有一些原來在春暉中學念書的學生,也報名轉學過來了。
葉圣陶雖然沒有在立達中學任教,但他非常贊成匡互生他們的教育主張。當時,立達中學還成立了一個“立達學會”,葉圣陶和很多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包括沈雁冰、鄭振鐸、胡愈之、劉大白、朱自清等,都相繼加入了“立達學會”,他們自稱為“立達同人”?!傲⑦_同人”共同的教育理想和辦學理念是:一個人如果能從進幼稚園起,一直到念完大學為止,都在一個學校里,只要學校辦得好,那么他所受到的影響,一定會比進四五個學校去念書要更好。
豐子愷為立達學園設計了一個十分別致的?;眨簝蓚€小天使,扶著一顆大大的紅心;紅心的正中間,是一個篆書的“人”字。這個?;?,象征著學園以人為本、用赤誠的心對待學子的教育理念。
葉圣陶與這些人結下了珍貴的友情,尤其是和夏丐尊成為摯友。他們后來合作編寫了《文心》《文章講話》《閱讀與寫作》《開明國文講義》《國文百八課》《初中國文教本》等語文和作文讀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文心》。這本書到今天一直是一代代小讀者學習漢語語文、學習如何寫作文的經典讀物。
1924年秋天,夏丏尊還在白馬湖畔翻譯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兒童小說名著《愛的教育》。這本書還有個副書名:一個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作家通過一個小學生安利柯日常生活的記述與描寫,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里面有愛國少年對祖國的愛,有善良慈祥的老師對孩子們的愛,有同學之間的深摯的友愛,有慈愛的父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有各行各業辛勤的勞動者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愛。夏丏尊的譯文清新、明快、優美、規范,直到今天仍然深受小讀者喜愛。
夏譯《愛的教育》里有10幅插圖,是請豐子愷繪制的。葉圣陶很是欣賞和看重豐子愷的美術才華,后來進了開明出版社,又邀請豐子愷合作,一起編寫了中國現代小學教育史上的一套著名課本:《開明國語課本》。葉圣陶編寫文字,豐子愷配上插圖。
三
《中學生》雜志是開明書店為比小學生年齡更大些的青少年讀者群創辦的知識性刊物。創刊初期主編是夏丏尊?!吨袑W生》初創時,葉圣陶還在商務印書館做編輯,但也應邀為《中學生》雜志寫了不少文章。
開明書店成立于1926年9月,是由曾在商務印書館干過的編輯家章錫琛和他的弟弟章錫珊合辦的“私營”小出版社。后來,夏丏尊、葉圣陶、豐子愷、胡仲持等相繼加入。葉至善在《父親長長的一生》里回憶說:以一定年齡階段的讀者、即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開明”是出版社里的第一家。當時,其他一些大一些的出版社,都是綜合性的,什么書都出。而且,“開明同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青少年教育都有些興趣、主張和經驗,有的在中、小學,有的在大學教過書,都比較熟悉青少年們的成長特點和心理需求。
開明書店創辦后,聘請夏丏尊擔任總編輯,陸續出版了《開明活頁文選》《開明英文讀本》《開明青年叢書》等在青少年讀者中影響甚大的叢書,還有《中學生》雜志。
1930年底,葉圣陶應章錫琛邀請,辭去了商務印書館的編輯職務,來到開明書店做編輯。當時,商務印書館給葉圣陶的待遇比較高。到開明書店這樣的“股份制”小出版社做編輯,在收入上,葉圣陶是要付出犧牲的。開明同人們覺得,葉圣陶為了這份事業損失太大了,就想給他提高一點薪水標準,但葉圣陶不同意,情愿和朋友們一起共擔艱難。最后,開明書店請葉圣陶夫人也成為開明書店員工,協助葉圣陶做點事,這樣兩個人的薪水合起來,就與葉圣陶在商務印書館時的薪水差不多了。
開明書店當時出版的好書真是多,例如美學家朱光潛的《談美》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夏丏尊、葉圣陶合著的《文心》和《閱讀與寫作》,還有葉圣陶的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茅盾的長篇小說《蝕》《虹》《三人行》《子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滅亡》《新生》等。外國文學名著有徐調孚翻譯的《木偶奇遇記》,夏丏尊翻譯的《愛的教育》,沈端先(夏衍)翻譯的高爾基的《母親》等。此外,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工具書方面,開明書店也出版了《辭通》《二十五史》《六十種曲》《十三經引索》等。正是因為出版了這么多具有生命力的好書,開明書店一直在出版界、文化界和一代代讀者中擁有影響力。
開明書店當時為少年兒童們編寫和出版的語文教材類讀物和科普讀物,也成為后來兒童教育出版的典范。其中付出心血最多的人就是葉圣陶。
葉圣陶最初編選的,是分別在1931年6月、7月出版的《開明古文選類篇》《開明語體文選類篇》。1932年,他又用了整整一年時間,編寫出一套《開明小學國語課本》。全套書分“初小”8冊,“高小”4冊,一共12冊,大約有400篇課文。這400篇課文,大約有一半是原創作品,另一半是改寫或編譯的。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浸潤著葉圣陶的心血?,F在看來,這些課文的編寫,非常貼近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心理趣味和成長需求。
一提到這套《開明小學國語課本》,就不能不說到豐子愷為每一篇課文配畫的工筆白描插圖。豐子愷不愧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大畫家,寥寥幾筆就勾畫出課文里的人物、場景和意境,同時又照顧到孩子們的審美趣味,圖畫里總是洋溢著天真童趣。一幅小小的圖畫,卻給孩子們帶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育”和藝術感染力。
編寫小學課本里的每一課,葉圣陶都特別在意每篇課文的長短,里面的生字和新詞有多少? 它們重復出現的次數有幾次? 他都讓夫人列表統計。隨著年級的提高,每篇課文的認知范圍,還有課文長短、詞匯量、生字難字也漸漸加大。當時的教育部對這套課本的“審定意見”是:這是我國小學教材書中創新一例?!堕_明小學國語課本》出版后,不斷印刷了40多次,成為開明書店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
除了《開明小學國語課本》,葉圣陶在開明書店編寫的其他教科書,迄今被尊為“經典”的還有好幾種。1934年,他和夏丏尊、宋云彬、陳望道為開明函授學校編寫的《開明國文講義》18種;1935年,他和夏丏尊一起編寫的一套供“初中國文課教學自修用”的國文教材《國文百八課》;1937年,他和夏丏尊一起編寫的《初中國文教本》;以及《開明新編國文課本》《少年國語課本》《開明文言讀本》《幼兒國語讀本》等教材。
1980年,葉圣陶在《我和兒童文學》一文里回憶起他在開明書店編寫教科書的經歷時,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卻深有感觸地寫到了自己的“文心”:“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序。但是這還不夠。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得是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p>
四
魯迅先生在1932年10月出版的雜文集《二心集》里,有一篇《答中學生雜志社問》,最初刊登在1932年1月1日出版的《中學生》“新年號”上。這篇文章是葉圣陶擔任《中學生》主編時約來的。
1931年1月,葉圣陶到開明書店接替夏丏尊擔任《中學生》主編。一向做事十分認真的葉圣陶,為了辦好這份雜志,真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每期雜志的全部稿子,他都仔細看過,特殊欄目的稿子,還需要他動手去完成。例如“文章病院”欄目,就需要他尋找合適的“材料”,以便“對癥下藥”。每到晚飯時,他都要把雜志上將要刊登的故事和小知識,講給孩子們,觀察孩子們對此有沒有興趣,或者文章深淺程度是否合適。這時候,他們全家人都成了這份雜志的忠實“粉絲”。
1931年11月里的一天,眼看著離1932年新年不遠了,葉圣陶就把大家找到一起,商量明年第一期的“新年號”怎么編,才能出些新意。他說:“現在,我們的讀者來信越來越多,有些還不大好答復,我們是不是可以請青年們十分尊重的一些長者幫個忙,請他們來回答一些中學生的提問?”
他的想法得到了編輯同仁的一致贊同。主意既定,葉圣陶就給文學界、教育界、還有科普界的一些長者,開出了題目:“假如先生面前站著一個中學生,處此內憂外患交迫的非常時代,將對他講怎樣的話,作努力的方針?”
葉圣陶也給魯迅先生寄去了一頁信箋。11月27日,魯迅在日記中記了一筆:答開明書店信。這封信,就是答復葉圣陶的《答中學生雜志問》。
葉圣陶主編《中學生》,凡事總為讀者著想。例如,那時候《中學生》的不少訂戶都是住校的學生,每期刊物出版后,就由雜志社把雜志送到郵局寄送出去。遇到學校放假,為了避免在假期中出現投遞差錯,葉圣陶就會提前把每年1月的第一期做成“特大刊”,好讓住校生在寒假里帶回家去慢慢看;從2月到5月,恢復原來固定的篇幅;到了6月,又是提前出版的“特大刊”,學生放暑假前可以拿到刊物,暑假期間在家里閱讀。到了9月,新的學年開始,刊物又恢復原樣,一直到12月。
葉至善在《父親長長的一生》里,說到父親葉圣陶與這本《中學生》的關系時,這樣寫道:“父親是非常愛《中學生》的,除了抗日戰爭中的《中學生戰時半月刊》,凡‘開明’出的各期,他幾乎每篇文章都看過,是個忠實的第一讀者??催^還不算,吃完飯喝酒他還要跟我們孩子講。西洋音樂家、繪畫家的許多故事,我是聽父親講的,后來才知道故事就刊登在《中學生》上,是子愷先生的作品。早期的《中學生》刊登過幾個關于天文的連載。父親買來了沖皮制的活動星圖,還托內山書店從日本買來了一架天文望遠鏡。后來連載高士其先生的《細菌與人》,又托賈祖璋先生覓來了一臺顯微鏡……”
五
1949年春天,淮海戰役已經接近尾聲,人民解放軍一舉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3月18日,葉圣陶和許多民主人士一道從香港北上到達了北平。數天之后,3月25日,中共中央也從西柏坡遷到了北平。葉圣陶和各界知名人士一道前往西郊機場,迎接中央領導同志。4月8日,葉圣陶出任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當時,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是作為中央政府的教科書編審機構而成立的,葉圣陶成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教科書建設工作的領導者之一。
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已經發布,一個嶄新的新中國即將誕生。葉圣陶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的會議上,鼓勵大家要以解放大軍的百萬雄師向江南推進的速度,加快編寫新教材的腳步?!敖夥跑姶虻侥睦?,我們就要把教科書送到哪里!”
在葉圣陶的主持下,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很快就分別編寫出了初級、高級階段的《小學國語課本》《中學國文課本》和《大學國文(現代文之部)》等課本,由新華書店和華北聯合書店出版了。嶄新的課本,伴隨著勝利的腳步,送到了孩子們和讀者手中。
這個時期,葉圣陶在他親擬的《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里,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語文”的說法。因為在這之前,這門學科在小學階段叫“國語”,在中學和大學階段叫“國文”。這是因為小學課文全部都是語體文,到了中學,主要是文言文。葉圣陶認為,改稱“語文”,既不是把“國語”和“國文”合稱,也不是把“語言”和“文學”合并,這里的“語”指的是口語語言,“文”指的是書面語言,簡單來說,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罢Z文”學科,就是應該培養學生兩種基本能力:一是接受,即聽別人說的話,讀他人寫的文章;二是表達,即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從此以后,集合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語文”學科,不僅有了一個準確的定名,也明確了這門學科的功能和目標。
1950年11月,新中國的教育部與出版總署聯合,成立了新的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葉圣陶擔任委員會主任。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簡稱“人教社”。這是新中國專門負責全國中小學教材研究、編寫的出版社,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了社名,葉圣陶出任社長兼總編輯。1954年10月,葉圣陶又被任命為教育部副部長,兼任人教社社長、總編輯。
六
1953年12月,新中國第一本漢語規范字典《新華字典》正式出版。這是一本按現代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主編者是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這部小型字典誕生后,迄今歷經了幾代人、上百名專家和學者的10余次大規模的修訂,已經重印200多次,成為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字典,也是迄今在中國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漢語字典。說起《新華字典》,就不能不說到葉圣陶。
1950年5月23日,身為出版總署副署長的葉圣陶,給當時的北京大學領導、哲學家湯用彤寫了一封信,希望調北大中文系主任、語言學家魏建功到出版總署編審局來主持籌建“新華辭書社”,著手編寫計劃中的《新華字典》。
這年9月,新中國的第一個國家級辭書編纂機構——新華辭書社正式成立,魏建功擔任社長。三個月后,新華辭書社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改稱人民教育出版社辭書編輯室,主要任務就是編寫《新華字典》。葉圣陶不僅是《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的領導者,也是這部字典的最終審讀者。
當時,《新華字典》編寫組,集中了從全國調來的許多優秀的語言學家和文字學家。每個編寫成員根據《國音常用字匯》,每人分領了幾個字母,按照各自的想法,分頭進行編寫。1951年夏天,初稿編寫完成。編寫組從編寫的初稿中選了一部分油印后送領導、專家、中小學教師和中等程度的干部審閱提意見。還分別召開了有專家、中小學教師、初中文化程度干部參加的座談會。當時,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從廣州來北京開會,也被單獨邀請來,參加了座談。
結果,大家對編寫出來的初稿都不太滿意。經過討論,一致決定,把初稿廢掉,重新編寫。
這一次,大家吸收了第一次編寫不利的教訓,開了一系列業務會,重新擬定編寫方針和原則,然后試寫樣稿。1952年夏天,編寫組內部把編寫工作分成了三個層次——初編、看稿、定稿。采取流水作業,平行進行。初編的人分成小組,每個人編的稿子由小組交叉審讀,提出意見,個人再進行修改。然后再交給看稿人,看稿人根據編寫細則的要求,進行審閱修改。然后交給室領導定稿。
為了檢驗編寫效果,有人還想出了一個辦法:選擇最近的《工人日報》上的一篇文章為例子,摘出其中的主要用詞,然后檢查字典是否都能解決。經過這樣的檢驗,如果發現了遺漏的詞或解釋不周到的地方,再加以修訂。
這次編寫完成后,大家把油印出來的字典稿分送給領導、專家、中小學教師和一部分讀者,分頭審閱,提出意見和建議。油印稿意見收集得差不多時,編寫組又做了一次修改定稿。最后進行技術加工,檢查體例,查對有關內容,平衡同類條目。
1953年春完稿后,由葉圣陶負責終審,逐個字、逐個標點符號地一一改定。1953年7月17日和27日,又經過了兩次討論,最終定下了《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校樣出來后,葉圣陶又通讀和審改了一遍。這一年8月22日,葉圣陶審讀了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之后,仍然感到不太完善,就和這兩位專家又仔細商量了一番,做了修改。僅僅《新華字典》前面的那篇由魏建功執筆的《凡例》,葉圣陶就反反復復地改了十多處才定下來。
1953年12月,《新華字典》正式出版后,沒想到又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原來,《新華字典》第一版的正文,是按注音字母音序排的,而書后的《筆形部首檢字表》又是全新的。當字典在方言地區發行后,很快就收到了一些讀者反映的不會使用的意見。
聽到這些意見后,編寫組立即趕寫了一份《筆形部首檢字表》的補充說明,印成了小冊子隨書贈送。已經買過書的,也可以到書店來領取。這樣總算解決了一些讀者不會使用的難題。1954年印第二版時,正文又改為按部首排列了。
1957年,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書編寫任務繁重,《新華字典》就轉到了商務印書館出版,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缎氯A字典》出版之初,還有一個小故事:最初出版的那些年里,《新華字典》的定價一直是相當于“一斤肉的價格”。1957年的定價是1元,后來是0.7元,1998年是11元,2004年是12.5元。
除了主持編寫《新華字典》,葉圣陶還審閱了《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贰掇o源》等工具書。
編寫字典、詞典的人,被稱為無私奉獻的“編舟人”。正是有了他們創造出來的舟楫,一代代中國的孩子,一代代中國人,才能暢游在母語世界里。葉圣陶早年創作的童話《蠶和螞蟻》里有一首小詩:“我們贊美工作,工作就是生命。它給我們豐富的報酬,它使我們熱烈地高興。我們全群繁榮,我們個個欣幸。工作! 工作! ——我們永遠的歌聲?!边@是獻給辛勤的蠶與螞蟻的歌,也是葉圣陶等老一輩編輯家的寫照。(徐魯)
版權所有:中共齊齊哈爾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齊齊哈爾市監察委員會 黑ICP備11004943號 | |
技術支持:齊齊哈爾思維島 |